如何正确理解看待学生
1、教师的评价要具有全面性,避免为学习成绩是论。 全面性是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所谓全面性指的是教学评价必须建立在全面、全员和全程(课程和过程)采集学生 学习的各种信息,同时获取与学生各种素质培养及各种技能发展有关的信息,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全部学习、成长的动态过程。我们不能只从学 习成绩一个角度来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品质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式方法的改进具有促进作用。

2、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评价要及时到位。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特别是差生在音乐、体育、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对学生的评价要及时到位,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和家长及时 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要改变过去那种“期末一次性算总帐”的单一评价方式,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甚至在一节课中的 不同时段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抓住时机,及时作出评价。

3、教师的评价应具有发展性 所谓发展,指的是教学评价要改变统一的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应承 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评价的作用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断发展。

5、评价应是全面具体的,切不能以成绩分优劣 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过于重视纸笔测试,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察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要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使其自信,因为成功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