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气魄雄伟的五大景区
大同市,别名“云中”、“云城”,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在大同的历史上,曾创造了许多灿烂的文化艺术,留下了众多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下面就走进大同气魄雄伟的五大景区,感受岁月的沧桑!
景区
1、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水同市西北的武州山北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五万一千多躯。 云岗石窟创建于公元450年,魏孝文帝令沙门统昙曜(音坛耀)开凿5个大石窟(第16-20窟),后人称为昙曜五窟。最大的是第6窟(魏孝文帝时开凿),由地面到窟顶高达20公尺,中央直立一个宽约60平方米的大塔柱,上连窟顶,整个塔柱和洞壁嵌满了大小佛龛和多种装饰,找不出一块没有雕刻的空隙。云岗石窟大部分是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前的作品。佛像的形状一般是厚唇、高鼻、长目、宽肩,有雄健的气概,体貌表现了少数民族的特征。 大佛像高大雄伟,显示举世独尊,无可对比的气概。其它石像,各按品极一个低似一个,全体服从大佛像。再配上飞天和侏儒,为大佛服役。飞天手执乐器,飞舞天空,表示在大佛庇荫下服役的愉快。 侏懦身形矮小,躯干健壮,雕刻在龛基、座础、梁下、柱顶等处,用力举重物,神情仍甚欢喜,表示为大佛服重役是快乐事。大佛象征皇帝,其它各级石像是大小群臣,飞天侏儒是各种服役的奴隶和民众。

3、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恒山脚下,在浑源悬城城南五公里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自古以来,这里一直被列为北岳恒山的第一奇观。新加坡电视连续剧《莲花争霸》曾在这里取景。 悬空寺是国内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也是国内唯一真正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独特古建,早在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 独特的建筑特色和令人匪夷所思的古代人类智慧使悬空寺这一古老华夏文明的奇葩熠熠生辉。整座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以“奇、险、巧、奥”为基本特色,体现在建筑之奇、结构之巧、选址之险、文化多元、内涵深奥,建寺初衷可谓超常脱俗,实为世界一绝。四十间殿楼的分布,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布局紧凑,错落相依。整体格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而是巧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远望,悬空寺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殿阁撺掇大有凌空欲飞之势,令人叹为观止

5、塞外长城 活象一条巨龙,蜿蜒曲酃廓邻呦折,横于天地之间。据华夏子《明长城考实》载:长城由阳高县镇边堡向西约4公里,进入大同市元墩村界,长城在大同市内的基本走向为:由元墩向西经镇川口抵宏赐口。然后分为两路,主体长城由宏赐堡向北转,经河东窑,跨饮马河,西转至镇羌堡,又由镇羌堡经拒墙口、拒门口、助马口至十三边,由十三边长城转向南至砖楼沟继续向南,出大同市入左云县界。另外一条由宏赐堡向习性,经新荣、破虏至吴施窑入左云界。大同市辖南北两条长城共约105公里。 长城作为防卫性质的军事建筑,自然和战争结下不解之缘,看今日山西的外长城,赫然就是与内蒙的省界,这界线表明了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分野,只要翻开明代的地图,就可以看到这条外长城根本就是那时的“国界”。 这段长城的盛衰代表了明王朝300年的起落。明朝初年,为了对抗蒙古的馀支,明军多番出击,同时也沿前线修筑长城。城身的重要地段都以夯土外包条石,置敌台、堡垒、关隘以作守备,同时,沿边建立长期世袭服军役的卫所制度,使他们世世代代守卫边疆。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一个个的皇帝们为保护自身的安全,又加建内长城作为第二道防线。 由于长城在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它既使得历代的最高统治者十分重视它,同时也使得无数铁血男儿凝神北望,挺身上“城”,把这里当成了报国立功的人生大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