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小吃有哪些
长沙小吃是汉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糯米粽子,麻仁奶糖,浏阳茴饼,浏阳豆豉,白沙液 ,浏阳河小曲 ,芙蓉三鲜火锅,湘宾春卷,油炸臭豆腐,元宵,年糕,馓子,结麻花,姊妹团子,龙脂猪血,绿豆沙,汤面 ,米粉,乾煎鸡油八宝饭,馄饨,萝卜丝饼,薯丁粑粑,糖油粑粑,油条 ,嗦螺,口味虾,红烧猪脚,麻辣烫
食材
长沙小吃 吃饱为止
长沙小吃
1、糯米粽子:是民间的风味小吃,糯米1000克,纯碱3克,鲜蓼叶500克,白糖适量,先将糯米淘洗干净,浸泡半小时,取糯米粽子(3张)出拌碱。然后将鲜蓼叶用开水煮十分钟,剪去蒂,将大小叶搭配好叠成"十"字架,用绳捆成把,放在清水中泡四、五小时,去除涩味。然后将蓼叶摺成三角形斗状,灌入糯米,包成菱角形,用细麻绳扎紧,入锅煮两小时左右,熟透后拌白糖食用,其味清香可口。现在还有加入绿豆、红豆、莲仁、火腿肉等多个品种。粽子在长沙是五月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吃棕子也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习俗,表示对屈原的祭奠。

3、麻仁奶糖:主要以白砂糖、葡萄糖浆、奶油、奶粉、芝麻,可可白脱油、味精、食盐、香草粉等为原料,经过溶糖,熬麻仁奶糖(2张)糖、冷却、成型等主要工序制成。糖体表面白色,中间黄色,质地松泡略带韧性,包装讲究,色彩鲜艳。

5、浏阳豆豉:浏阳县生产的"天马"牌豆豉,味道鲜美,气味芳香,无硬心、无杂质、无异味、无灰末,是调味佳品。且营养丰富,含有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酶、烟酸、维生素B1B2等。历史浏阳豆豉,历史悠久,马王堆汉墓出土物中的豆豉姜与浏阳豆豉相似,距今已2000年。到了唐朝,浏阳的道吾山、石霜寺等大刹香火旺盛,八方僧人来朝,他们在斋菜中尝到豆豉的鲜美芳香,袋之云游,于是浏阳豆豉名扬天下,至今不衰。
6、白沙液:是长沙酒厂用白沙井水酿成前酱香型名酒。由于味香质好,畅销全国各地,是湖南的名酒。其特点是:无色透明,曲香浓郁,酱香突出,集茅台、沪州二类香型之长,风格独特,醇正柔和,后味回甜。
7、浏阳河小曲:浏阳县酒厂承袭传统工艺,结合采用科学方法,选用上等原料,精工酿制而成。酒质无色透明,酒香浓郁,味满醇和,回味绵长,畅销城乡市场。1984年获国家银质奖。
8、芙蓉三鲜火锅:火锅是湖南的一种传统饮食。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可追溯到东汉时期。火锅有两种材质的,一种是铜做的,用来涮羊、鸡、猪等肉食;一种是用小火炉,里面装上炭火,上面放上陶制的砂锅,百鲜俱陈,任客烹煮,暖意融融,助人食兴,故名"暖锅"。芙蓉宾馆的三鲜火锅其原料是瘦肉末、鸡蛋、白菜,粉丝、青菜心、鳗鱼(500克)、火腿(熟的50克)。制法:火腿切成薄片,鸡蛋打匀,摊成蛋皮,鳗鱼去皮骨剁成肉泥,加水、盐、姜末,搅拌成糊状,做成鱼刃,放人冷水锅中煮熟捞出待用。肉末加水100克,盐适量,葱姜末少许,拌均匀,一半做成肉丸放入火锅氽熟,一半放在蛋皮上,搓成蛋卷,上锅蒸熟取出待用。这时,往火锅内放入肉汤、盐、味精、白菜、烧开后,汤面上整齐地放上鱼丸肉丸子、蛋卷,生菜心和火腿片,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别有风味。为了满足广大顾客需要芙蓉宾馆新近,新辟了一个"火锅城",一次可容纳近100名顾客光临。

10、棒棒鸡:棒棒鸡,此菜原始于乐山汉阳坝,取用良种汉阳鸡,经煮熟后,用木棒将鸡肉捶松后食用。在中国烹饪史上,曾有用木棒敲打的名馔“白脯”,见于贾思勰《齐民要术》。但它棒打的目的是使肉紧实。而棒棒鸡制作时用棒打,则是为了把鸡的肌肉捶松,使调料容易入味,食时咀嚼省力。

12、元宵:岁时节令食点。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民间有煮食“汤圆”的习俗,故汤圆又称“元宵”。近代长沙元宵以清代三吉斋南货作坊的出产最为有名,白嫩细腻,糯软香甜,别有风味。原料:优质糯米、与糯米约为5:1份量的优质大米,用白糖、面粉、玫瑰糖、香元条、熟芝麻分别粉粹后搅拌均匀的甜馅料。制法:糯米和大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一天,冲洗一遍,沥干,用粉碎机或石碓舂成细粉。将甜、咸馅芯分别用长方形木范筑紧成砖形,稍加放置后按规格分切成片、片切成条、条切成丁。馅芯撒清水使之湿润,入盛有糯米粉的网滚机内,起动开关,使馅丁迅速滚动,裹上米粉,视情况不断加入新粉,至元宵大小达到一定规格即成。
13、年糕:长沙特有的岁时节令食点。软润糍糯,芳香甜美,油炸、汤煮皆宜。过去每至年下,家家置办,用来馈赠亲友,或充作春节期间的早点、消夜。依配料不同有八宝、莲蓉、猪油、桂花、玫瑰、枣泥等10多个花色品种。以桂花年糕为例,原料:75千克桂花年糕所需原料为糯米50千克、白砂糖18千克、桂花1千克、茶油1千克。制法:将糯米淘净,清水浸泡一夜,经磨浆、吊浆、干燥、过筛,使成质地细腻的糯米粉。糯米粉中拌入白糖,用开水和拢,抓揉成团,摆在洁净白布上入蒸笼内蒸熟。将熟米它放入擦好茶油的条盘内压平,用湿布揩抹表面,使其光滑,趁热撒上桂花(其他品种亦在此时将所需配料及时按入,压平),冷却后切块即成。
14、馓子:长泰拾侏芡沙特色地方小吃。经油炸而成的面制丝条粗细均匀,质地焦脆酥嫩,口味有甜有咸,色美味鲜。既是点馓子(4张)心,又可作菜食,以20世纪40年代火宫殿内张桂生所制最为著名。有炸馓与煮馓两种,炸馓酥脆香浓,油炸后即食;煮馓则为炸好的馓子放入原汤(用纱布包黑豆鼓与猪骨头、食盐、整干椒一起熬制而成)中煮至软硬适度后盛入碗中,撒葱花、麻油就食。原料:每40只馓子需优质面粉500克、精盐10克、植物油1500克(实耗150克)。制法:用溶解有盐的凉水将面粉和匀揉透成团,在面团上薄刷一层植物油,搓成拇指粗的圆条,分层盘叠在盆中(盘一层需刷一层油,以免粘在一起)。盘完后,倒在案面上,复搓成筷子粗的圆条,同样盘叠在盆中,盖上湿布饧20分钟。锅置旺火上,倒入植物油。左手四指并拢,掌心朝内,将饧好的圆条二端置左手食指上侧,用拇指压住,右手将圆条在左手四指上由内向外绕七个圈掐断,将断头同样用左手拇指压住。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整个面圈,松出另外三指,右手四指再伸入圈内,两手自然放松,上下一紧一松将面圈绷至约20厘米长,然后改由另一人双手各执一根竹筷绷住面圈,待油温烧至八成熟后,下锅(此时筷子仍绷住面圈)炸至面圈稍硬,左手筷子挑住面圈轻轻朝外一扭,使面圈扭成一个∞形,抽出筷子,迅速拨动翻炸至金黄色,捞出沥去油即成。

17、龙脂猪血:长沙市风味小吃。猪血细嫩,犹似龙肝凤脂,故名。至今仍是火宫殿八大小吃之一。原料(制20份):鲜猪龙脂猪血(4张)血500克,排冬菜25克,榨菜25克,熟猪油25克,精盐50克,味精5克,葱花25克,酱油50克,胡椒粉0.5克,猪骨清汤1800克,香油15克。制作:1.备方形平底木盘1个,放温水1500克,加精盐25克,溶解后,将鲜猪血放入盘内搅匀,待凝固后,用篾片划成1.6厘米宽、0.5厘米厚、2.5厘米长的片,放入沸水锅内煮1-2分钟,待猪血熟后即捞出,放入缸内,用清水浸泡(夏天宜用沸水浸泡)。2.炒锅置旺火上,倒入猪骨清汤,烧沸后将熟猪血片捞出倒入,煮沸待用。3.将排冬菜、榨菜洗净,切细末,与精盐、酱油、熟猪油、味精一起,均匀地放入20只碗内。再将猪血片连汤舀入碗中,淋香油,撒葱花和胡椒粉即成。
18、绿豆沙:湖南暑季以燠溽著称,而绿豆能清热败毒,消暑利水,故为民间盛行的夏令食品之一,所制绿豆沙尤其流绿豆沙(2张)行,不仅为居家所备,街头亦多小贩沿途叫卖或设点出售。将绿豆淘净,加清水置旺火上煮至六成熟,离火稍晾,倒入篾筛内擦尽表皮,复倒入锅中,加水用小火煮至融烂,再用纱布袋滤出豆汁,烧沸,加入绵白糖即成。其色泽浅绿悦目,上口柔润甘甜,意致清凉,十分喜人,尤以冷饮为佳。

20、米粉:传统米制类小吃。20世纪30年代,以和记米粉最为有名。粉条洁白柔软、厚薄一致、切条均匀、有拉力,油码煨靠讲究,汤汁鲜美,粉馆生意兴盛不衰。原料:上等早稻米。工艺:将米淘洗干净,掺芡适当,手工(机磨,磨浆稠细,浓稀适宜,旺火一气蒸熟,厚薄一致,切条要求均匀呈韭叶条状。油码煨靠(以牛肉为例),选用上等黄牛肉,顺纹里切条,冷水浸泡去血渍后,改成小砣,煮熟后再改成小块,原汤滤去杂质后,旺火烧开,小火煨,汤开撇泡,加入八角茴、绍酒、桂皮、冰糖、红干椒等佐料,食用时将米粉烫熟,加上油码、原汁酱油、味精等即成。

23、萝卜丝饼:长沙时令点心。最初为茶馆中所制茶点。外酥脆内鲜软,殿秩痊肭层次分明,具萝卜特有的清香。20世纪初以大颈刮佳食华斋萝卜丝饼(2张)和福芝春两家茶馆质量最佳,后来小吃摊贩也有供应。50年代以后,以老点心师陈凯传所制最享盛名,80年代则以其弟子、特级点心师谢功臣公推为第一。1986年谢功臣援外,招待卢旺达总统时特意制作了萝卜饼。总统品尝后非常满意,说:“我吃了几十个国家的名点,唯独中国的萝卜饼味道最美。”原料:每20个萝卜丝饼需水调面300克、油酥面200克、白萝卜750克、熟火腿100克、金钩50克、鲜猪肉100克,味精、食盐、葱白、青蒜梗、酱油、麻油、胡椒粉各适量,植物油1000克(实耗100克)。制法:白萝卜洗净去皮,切成丝,用盐腌一下,挤干水份;鲜猪肉洗净剁成肉泥,金钩浸发剁末,熟火腿切末,葱白切花,青蒜梗切丝。以上各料与箩卜丝合在一起,再加入味精、酱油、麻油、胡椒粉等拌匀成馅,分成若干份;将水调面和油酥面各分成20个剂子,先将水调面剂子按扁,包入油酥面剂子,再按扁,用檊面棍檊成长皮,由一头卷成筒,再檊成长皮,再由一头卷成筒,然后竖着檊成园皮,放入一份萝卜馅,先包成球形,再按成鼓形,入沸油锅中炸成金黄色时出锅即成。

25、糖油粑粑:长沙传统糯米油炸食点。香甜糯软,外脆内嫩,长期以来是长沙居民的解馋之食,大街小巷均有小摊点制作出售,制作方法也各有千秋。原料:糯米粉750克,黏米粉250克,茶油1000克,北流糖175克。制作:1、将糯米粉与黏米粉倒入盆内,加清水550克拌匀擦揉成粉团,取一块约150克放入一个小碟内,压扁入蒸笼内蒸熟,取出加入粉团,擦揉成洁白光润的粉团。2、将粉团出剂子40个,逐个搓成球团,放入一个垫湿布的木板上摆好。3、将铁锅上中火,倒入茶油先烧去气味,放入北流糖,用小铲子将糖与油溶成棕色糖油;拿起球团,轻压成圆饼形,放入糖油锅内;用小铁铲轻轻推动粑坯,边推边压,并将糖汁不断往粑坯上泼浇,待粑坯浮出糖油面上后,再炸一会,用小铲铲起,放入漏架,沥去糖油,再铲入碟内。

27、口味虾:风味小吃。流行于长沙及周边地区。以其香辣鲜美而备受欢迎,更是夏夜喝啤酒时必不可少的下酒食物。满口味虾(5张)街食摊各有秘诀,风味各异,但都离不开一个辣字。食客吃得汗流浃背,满嘴辛辣,仍大呼过瘾。制作:1、取湖区所产龙虾,去头壳,去腮,特别是肚下眼间,斩去中尾,按出泥线(即沙肠),开壳背,敲裂大钳腿,备用。2、用熟油,热锅下入虾,炒至红色,加生姜米、大蒜米、米酒、十三香粉或八角桂皮少许,加大蒜子米、生姜米、精鸡粉及少许豆板,翻炒,加入骨汤煮20分钟左右,加入紫苏即成。

29、麻辣烫:长沙风味小吃。主料是红薯粉(也有用圆形米粉或粉丝来代替的)。味厚、香辣。一碗热腾腾的红薯粉端上来,撒着葱花、干椒,浮着一层金红色的油。还可以加料,如豆皮裹芫荽、黄螺、土豆片、海带片、蘑菇、藕片,共二三十种,此外还有鸡肉牛肉猪肉等荤菜。点好菜,店主煮好,放在辣辣香香的汤里一块端上来。配料1、甘菘一种毛绒绒、黑褐色的根状香料,成都人称为香草,重庆人称其为香菘,其实应该叫甘菘,又名甘菘香。甘菘气味辛香,近似强烈的松节油气味,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的作用,是被用作治疗胸腹胀痛、胃痛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一味中药。汤水中加入此香料,其香味浓郁。一次用量不宜超过5克,否则香气“腻人”。2、丁香又叫公丁香、子丁香,为丁香的花蕾,烹调中常用的是干品,香味浓,尝之有刺舌、麻舌感,其性味辛温,有暖胃、止嗝逆、驱风、镇痛的作用。在烹调中的用量应在1~2克以内,千万不可多用。3、八角应叫八角茴香,又叫大茴香、大料、八月珠,这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一味香料。其特点是闻之芳香,尝之微甜。其性味辛、温,有温中开胃,祛寒疗疝的作用。在烹调中无论是火锅、红烧、卤水均可使用。由于其香味是有人喜欢有人烦,故在使用中比较灵活,以5~10克为宜。4、小茴香又叫茴香、香丝菜、怀香、野茴香。全国多数地区都有栽培,且为人们所熟悉,其鲜品茎叶在烹调中常见用于制作茴香胡豆、茴香馅饺子等。其成熟果实犹如小稻谷粒或孜然,有特异芳香气。作为香料使用,广泛用于红烧、卤水、麻辣烫中。在火锅中可适当加大用量,比如10~20克或更多一些。在药用方面,其性味辛温,有行气止痛、健胃、散寒的作用。5、草果一种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实,尝之味怪,不好受。其药性温、味辛,有燥湿健脾、祛痰温中、逐寒抗疟疾的作用。烹调中可拍破或整粒使用,作为香料与牛肉同烧或同卤,其风味尤佳。草果在麻辣烫的汤料和卤水中也不得多用,放3~5个较为合适。6、砂仁又叫春砂仁、阳春砂仁,系植物阳春砂的成熟果实,尝之涩口,闻之有香味,药性温,味辛。有行气宽中,健胃消食之功,药用于胃腹胀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肠炎、痢疾、胎动不安等症。用于麻辣烫的汤料和卤菜中则不可过多,以3克以内为宜。7、三奈有的地方也叫沙姜、山辣,为根状茎。杂货店、中药店出售的为其干制切片,其味芳香。药性温、味辛,能温中化湿、行气止痛,主治急性肠胃炎,消化不良,腹痛泄泻,胃寒疼痛,牙痛,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等。在烹调中多用于烧、卤、麻辣烫,用量多在5~10克之间。8、灵草应叫灵香草,又名零陵香,为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属多年生草本,有浓烈香气,性味甘平。在麻辣火锅中运用,一般用量不超过5克。市场上还有另外一种灵草,名罗勒,可代替上面一种,但属唇形科植物,也叫零陵香,又叫九层塔、香草、香佩兰、鸭头、雀头草等,其性味辛温。在药用方面,其性味辛温,有治风寒、感冒头痛等作用。9、排草排草又叫排香,香排草,香羊,毛柄珍珠菜,也属报春花科植物,其性味甘平。具有治感冒、咳嗽、风湿病、月经不调等作用。在麻辣火锅中用量也不宜多,3~5克即可,也可在卤水中使用。有人说,在麻辣火锅和卤水中,“灵草增香,排草防腐”,其实很多辛香味调料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抑菌防腐作用。10、白豆蔻又叫圆豆蔻,市场上或药店有写为百叩、叩仁的。口尝之有涩味,因其药性味辛温,故有行气理气,暖胃消食,化湿止吐,解酒毒的作用。在麻辣火锅中加入3~5克即可。因其香味佳,故用量少。11、肉豆蔻别名玉果。在火锅中运用十分普遍,不过尝之味亦不好受,其药性味辛温,具有暖脾胃、涩肠、下气的作用。此物不可多用,2-3个即可。12、桂皮又称肉桂。性味辛甘、热,有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的功效。主治肾阳虚衰、心腹冷痛、久泻等。油性大,香味浓烈。尝之味辛辣、回味略甜。在麻辣火锅和卤菜中运用很普遍,用量5~10克为宜。13、孜然别名阿拉伯小茴香、安息茴香、属伞形科植物,孜然芹的种子。主要产于中国边域一带,果形呈椭圆形.,两端细长约5毫米、宽3毫米,淡绿灰色,形同小茴香,使用时注意密封保存,以免跑味达不到效果。14、香叶即桂树之叶,呈灰绿状,以体无霉癍、香气浓郁味上品。起增香去异味,促进食欲作用。15、还有千里香等配料。
30、灯芯糕:湘潭的灯芯糕,一个很有趣的故事:相传,当时湘潭县有一个叫易奎的穷书生,母子两人相依为命。易奎28岁那年,母亲劝他去京城应考,源于他17岁的时候就中过秀才。但当他考完试回到家的时候,老母亲已经人事不知,不过奇怪的是老母亲嘴里竟然衔着一根灯芯。易奎心里十分悲伤,一直在埋怨自己当初离开了母亲。他看着母亲嘴里的灯芯,就突然来了设想。他猜想母亲一定是很喜欢吃灯芯糕。于是,他东找西找终于找到一点糯米,赶紧把糯米磨碎,放点糖,蒸成糕,切成灯芯模样,做成后就开始喂母亲,喂着喂着,母亲的嘴巴竟然能动了。易奎很是高兴,为此,他竭力赞扬灯芯糕。不久从京城传来消息,他中举了。从此,那一带,家家户户都学着做这种糕,名字就叫“灯芯糕”。后为,灯芯糕传到县城,经过糕点作坊科学配料,反复试验,精心制作,便成了湘潭的名贵食品。灯芯糕为条状食品,洁白,光润,以形似灯芯而得名。味道甜而不腻,清凉芳香,落口消融,令人回味悠长。灯芯糕是可以点燃的,甚是有趣。

31、尚酱鸭脖:尚酱鸭脖因独首疏扌熘创的三重酱制而得名:在传承中国千年酱制工艺的基础上,以精选的良种麻鸭为原料,通过初酱入味、复酱烤香、三酱调和,“精雕细琢”出独具风味的酱鸭新经典。鸭脖新贵——不一样的酱鸭脖在现下鸭脖市场分类上,主要分为卤鸭脖与酱鸭脖。其中卤鸭脖,因靠卤水卤制而成,所以得名卤鸭脖。其制法主要是将食材与卤料包一同蒸煮而成,出品颜色较淡,偏红,口感具有辣,麻等特点,因卤味重,故口味较强烈。卤鸭脖在加工环节上一般没有腌制,烘烤,冷却等环节,故肉质较厚,味难以进入骨髓,其骨头呈鲜红色,故食之无味,导致骨髓这一鸭脖中营养聚集部分无法充分利用。另外,卤鸭脖因煮制故肉质较湿,因此不易于保质与保藏,一般都是即做即吃,或提供优质的冷藏设备进行储存。酱鸭脖其因色泽黄黑,酱制而得名。在工艺上,酱鸭脖的制作较卤鸭脖更为复杂,对产品生产环境、设备、技术、人员的要求都要更高更严格,所以在产品出品率上酱鸭脖要比卤鸭脖低很多,基本上三斤原料才有一斤产出,可谓“细工做慢活”、“精工出良品”。难得的是酱鸭脖经过0℃腌制、140℃烘烤以及100℃蒸煮三道酱制工序,酱味入骨,除味道持久外,其水分含量很低,一是解决了骨质中的营养成分流失,二是更易于包装和储藏,味道与品质逾久弥香。对于卤与酱的看法,自古至今在美食、餐饮业界就有统一的认知——“粗卤与精酱”,说的是就烹饪方法而言,对于食材的提炼程度上,酱相对于卤能够带来更悠远深邃的口味与口感,以及更丰富的营养摄入。这一认知也同样体现在卤鸭脖与酱鸭脖的区别上。随着消费者对于鸭脖产品的认知加深,越来越多的鸭脖粉丝们,尤其是资深鸭脖达人们,开始意识到酱鸭脖相对于卤鸭脖而言,是一种更高品质、更具美食体验的升级。营养升级——不一样的酱法鸭具有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止血痢和滋补之功效,能补充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外,还可祛除暑热,保健强身,所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较其他肉类多,能有效抵抗神经炎和多种炎症,还能抗衰老。鸭肉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烟酸,它是构成人体内两种重要辅酶的成分之一,对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患者有保护作用。鸭本身高蛋白,脂肪熔点极低,高含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经医学证明比例类似于橄榄油的比例,吃了不上火不发胖。而酱鸭脖在制作工艺中加入了数十种中药材,并能通过烘焙、冷却等酱制方法将鸭肉本身富含大量维生素B和维生素E及高蛋白锁住,除了具有益气补虚、降血脂、抗衰老、养颜美容等功效,可谓是“极富营养的零食”。随身美味——不一样的休闲体验如今,人们开始更注重高品质的味觉享受以及食品安全。相较于传统裸装散买的鸭脖来说,属于即食包装食品的酱鸭脖要更加卫生安全。其次,鸭脖本身的独特美味,也是其备受青睐的一大原因。同时,酱鸭脖精美简洁的包装,更加符合当下年轻人简单随意的特性,是办公、旅游、的绝佳伴侣。而其老少咸宜的口感,也是好友聚会、节日送礼的不二选择。酱鸭脖在各大超市卖场人气火爆,获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其中尤以口口香尚酱风味最受消费者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