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行书篇(用笔、结字与章法)
趙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湖州人。元代书画家。其书法以楷书、行书为精。其早年学赵构,中年学王羲之、王献之、李邕,对汉魏晋唐诸家无不精研,受益多师,自成家法,人称为"趙体″,留下大量行书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


2、(二)横起笔多露锋,落笔后轻快向右运行,顿笔圆。如"黄"字的长横,起笔呈方不露虚头,横尾不出萦带,这是第一种。第二种是下钩横,如"遠″字长横,收笔折锋带出小钩,连接下画。第三种是上挑横,如"老″字长横,露锋横切入笔。提笔向右上运行,微按向左上提出锋。"是″字长横藏锋起笔,因接上画而来,锋外露,上边"日″的小横,近乎平点。

4、(四)撇撇的起、收笔有藏有露。"房"字长撇起笔露锋,收笔藏锋。"夫″字长撇裹锋起笔藏锋,收笔有微停、圆转向左上出锋。"独"字第三笔为折挑撇,笔侧向左下,收笔微停折回,向右上挑出。这种写法在行书中常用,如写犬字旁,木字旁、禾字旁。"病″字第三笔为竖撇,因为连带和运行简便,这里写成斜势,与其他笔画连成一笔写成。

5、(五)捺捺收笔有藏锋、出锋之分。"遗"字平捺、起收笔都露锋,出锋尖细,轻如蝉翼。"黍"字斜捺,收笔不出锋。"文″字斜捺,收笔出锋。"容"、"教″二字反捺,一个藏锋,一个出锋。"又"字反捺,运笔轻快,转锋出钩。"逸″字平捺,写成圆曲捺,有圆转痕迹,收笔向上出钩。捺的形态变化多姿:或细柔、或厚重、或轻飘、或婉转,依据字形来定。


6、(六)挑"我"字之挑,轻按轻快向右上挑出。行书多数挑是与其他笔画相连,失去独立性,如"特″、"堪"、"物″三字之挑。"物"字挑成了两个笔画之间的过渡。

8、(八)钩钩是附在其他点画中的笔画,出钩时不重顿,自然出钩,圆润饱满。"事争犸禀淫"字为竖钩钩时向左上。"乎"字是竖弯钩,顺势向左下带出。"成″字为竖戈钩,宜直。"心″字为横戈钩,宜曲。"期"字横折竖钩,竖画圆曲,顺势带笔出钩,称为圆曲钩。"况″字之竖弯钩,折锋向左下反钩,萦带下字。总之赵体行书运笔藏锋、露锋兼用,中、侧锋并举。"法"字多侧锋,侧以所妍。"弟"字多中锋,笔画遒劲。"滋″、"與"二字使转自然。"润"、"笔"二字运笔流畅,笔笔精到,似精心设计,实际是信手挥洒、毫无做作。结清人高岱说赵体运笔"藏筋骨于妩媚,标丰神于劲健,其运腕转折处,如柳絮因风,弹丸脱手,纯熟之至"。


二、结字
1、(一)结字严谨结字严谨是书法基本功,赵体行书是在其结字严谨的楷书基础上自然形成的。如"动""增"二字,部件位置,欹侧,笔画长短,组合安排,非常得体,恰到好处。如果把"动″字左右位置移动,数横长短斜度变大一点,字就不美。把"增"字右部的向左倾斜改成正直,也不好看。"道"、"従"二字在其多部作品中出现,其结字格局完全一致,可见其结字严谨的程度。




2、赵孟頫书《与山巨源绝交书》为延祐六年(一三九),正其六十六岁去世前三年所书,通卷字势,一气贯注,清劲圆润,一点一画,沉着精到,如刻入缣素一般,正其年高手硬之时也,且其书笔法严谨,体势茂密,能示人以规矩,最适宜于学书者临摹行草之用。


3、趙孟頫为何多次书写《堀既叼拶绝交书》,我们只能从其所处社会、仕途经历,从其思想彷徨苦闷、内心矛盾重重中来解释了。他在给高仁卿的诗中,曾直接将《绝交书》中的话为诗。此而汨逅刽书作是带有个人情感,与文章的愤愤不平相一致的。作品不是其寻常的雍容虚和、秀逸遒媚的面貌,而是颇为激荡迅疾。作品前半部份是行楷书,笔力劲健,笔法精到,但已露出纵逸欹侧,苍劲奔放的特点。写到后来,随着情感的变化,运笔加快,多为行草,笔势更为雄放苍劲,变幻更为错综复杂。一个好的书法作品,要把诗书之意,书者之情、字形章法之势,三者合一乃为佳,而趙孟頫《绝交书帖》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