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别傻骗自己了!
1、只要跟对人就可以飞黄腾达 中国人天然有依赖心理,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生存哲学,说大了是一种依赖人格。有顺口溜警告说:不要站错队,不要掏错兜,不要上错床。 于是很多人都以死心塌地地“跟定”领导为生存首选和莫大荣耀。孰不知,这样一种不正当的关系是很危险的前兆。理由至少有四:领导是要常流动常调换的,而新、旧领导者之间是可能有过节的,被前任宠着的人自然会被冷落甚至排挤的;和领导交往过密,是容易引起其他同事厌恶而招致攻击的;一门心思地依赖领导,是容易忽视其他对自己不利因素的,当这些因素已开始威胁到自己甚至威胁到领导的时候,却全然不知;领导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有时候是会牺牲属下利益的。 就算是领导仕途通达、一向风顺,也只能在退休的时候把跟随自己的人安排一下,如果跟习惯了领导却忘记了自己的独立,习惯了将领导的风光作为自己的权力,不但不一定能够表现出强劲的后续发展,还会因为“保护伞”的退场而暴晒天下,这也许就是许多领导秘书出事的原因吧。

3、机会只给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这个说法从逻辑上说也是对的,却也显得含混不清。什么是有准备的头脑?做什么准备?这些问题是需要在职场重新认识的。另外,从这个说法所表明的态度来看,有消极等待机会的意味。 在职场,消极等待常常不是一个好的办法。一个一门心思做事的人,常常会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是说他们会吃亏到何种程度,关键是他们可能得不到最优的去处。而那些会哭会闹、善于表白自己、勇于推销自己的人,则可能得到意外的超出于辛苦准备者的收益。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职场上“机会”是跑来的、是创造出来的、是请求下来的,正所谓:“有机会要上,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跑”、“叫”、“要”容易坏了风气,但也有合理的成分。所以,我们可以明文禁止,却无法从根本上杜绝。

5、只要是组织的决定就是合情合理的 组织如何神圣如何正确,岂容怀疑!这是一种对组织忠诚的想法。但是,你应该明白,在职场上,组织也会被人利用。道理很简单,组织不是章程、不是规定、不是天条,它自己无法发挥作用;组织是一个概念,是一个象征,是由具体的人来代表并行使具体职能的某种权力。 有些不光明的人,在给你好事的时候,他会强调这个决定的个人色彩,告诉你这是他的功劳,是值得你感激和铭记的;而在给你坏事的时候,他会动用组织的名义,告诉你这是集体的决定,是组织的决定,从而巧妙地利用你对“组织”信任和服从的心理来达到他自己的某些意愿。所以,当领导特别强调组织的时候,你应该更多地感到的是“义务”而不是“权利”,是“不妙”而不是“美妙”

7、只要干的好就可以被提拔 这个话如果被限定一下,有时候可以说也是对的,关键是,我们怎样理解这个“干的好”。如果把“干的好”理解为一个包含业务水平、人际关系特别是上下级关系等在内的综合性的评价,而不是单一的业务能力评价,那在有些时候还是对的。但即使这样,至少还是有一半的可能是不对的。 因为,重用不重用绝对不仅仅考虑“干”的情况,还要综合平衡其它各种因素。总结历届青年歌手大奖赛,唱到后来最红的往往不是冠军得主,而是第二、三、四名,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有些导师在招研究生的时候,明确打出标准:不招考试得分最高的,只招得分排在第三、四的人,其中的哲理耐人寻味。

9、只要与人为善就可以得所有人欢心 初出茅庐,你一定会谨小慎微,以为可以通过与人为善、塌实干活儿,来交好所有的人。你想取得所有人的信任、友好和关怀。但你会逐渐发现,职场是这样一个地方,你不想得罪任何人,结果你可能还是得罪了人;你想尽可能少地得罪人,结果你得罪了很多人。一 条铁律你不能不承认:在职场,你可以作出最大的努力,但你还是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说你好。这是事实,可能不是你的错,但你终将会得到这样的错误待遇。明白这一条很有好处,不必为一点点摩擦而伤感,因为在职场,矛盾——无处不在。
